學校特色說明
全校性之重點特色:
A. 師資陣容堅強:專任教師生師比為12:1,師生互動密切。
B. 因應全球產業趨勢,全校皆導入人工智慧相關課程融入各系所專業課程,並推動輔系和雙學位以培育本校學生具跨領域能力、科技數位能力及創新能力。
C. 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教學:結合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培育人才,提供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入學。各系均依其教學宗旨,安排專題研究、實習、暑期實務實習或建教合作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就業及研究能力。
D. 以重點領域研究中心為主體,整合資源從事前瞻創新研究,並以學術影響力為核心,建立本校研究特色並提升世界大學排名。
E. 各學院重點發展領域及特色:依學校整體發展方向,訂定其「重點發展領域、方向及目標」,以建立教學及研究特色。
醫學院:
A. 發展目標:為培育兼備現代基礎及臨床知識技能、關懷社會並具人文素養之生物醫學專業人才,追求研究的卓越,提供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培養具有國際移動能力的人才,以及鼓勵結合醫材與數位科技與產業接軌。
B. 建立具有智能科技專項之醫學院:開設人工智慧、程式語言與醫學和健康應用結合之課程,為醫學院大學部學生必修課程,期培育具有智能科技素養之醫療專業人才;建立應用人工智慧於醫療健康照護之多項學程,可供雙主修、選修學程,以及培養創意創新設計。
C. 跨領域教學精進:擁有全國醫學院最大的臨床技能模擬中心,供各系學生模擬學習臨床操作;各系均有極高國考通過率,培育優秀專業人才;彈性修課,設立多元學程、微學程、暑期第三學期課程,學生可自由選修提升跨域能力;降低輔系、雙主修門檻,設計輔系課程地圖,以及開放各所雙主修。
D. 發展數位教學教材:開發虛擬實境輔助教學,應用於中醫藥教學、護理照護問題、呼吸治療擬真訓練、老人照護操作、多領域評估手法實習等,亦有數位解剖檯輔助學生學習。
E. 發展精準醫療與智慧醫材:生物標記與多體學整合應用於不同疾病如癌症、老化疾病等,抗病毒疫苗藥劑與醫用病毒載體開發,健康篩檢與照護醫材開發,應用於醫院病患、照護機構、社區居民等。
F. 傑出科研能力與表現:完善實驗設備與研究環境,例如基因體、轉錄體、蛋白體及代謝體等先進分析設備,整合臨床醫學與基礎生物醫學研究為目標,由基礎到轉譯及個人醫學的研究;結合長庚醫院豐富資源,規劃大型合作研究計畫,邁向國際;研究中心帶動研究發展,目前已設立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健康老化研究中心、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分子與臨床免疫中心等。
G. 多元國際交流活動:各系所皆有國外實驗室、醫院、健康場域、醫療相關廠商之見習、實習、操作學習的合作機構,供學生出國學習,跨領域交流;建立雙聯學位,同時取得長庚與國外學位,辦理「國際預醫科學生展翅計畫(Pre-med暑期營)」,國外學生至長庚學習與交流。全英語課程與學程,提供學生與外國學生共同學習之機會。
工學院:
A. 本院發展目標為培育工程理論基礎、產業實作技能、豐厚人文素養、宏觀國際思維之工程專業人才,提供國際化學習環境,追求研究卓越,並與生醫工程、人工智慧、半導體科技及奈米材料產業接軌。遴聘優秀師資及提供豐富教學研究資源,充實學生專業知識,規劃專題及產學應用課程,以培養理論與實務結合之優秀工程人才為教育目標。
B. 研究方面與國際研究同步發展,以成為工程關鍵技術探索先鋒為目標,配合產業發展設立「生醫工程」及「綠色科技」重點研究中心,並結合長庚醫院豐富醫療資源,推動教師成為長庚醫院合聘研究員,發展跨領域醫學相關研究。鼓勵並協助教師與產業合作,結合理論教學與產業應用實務,協助產業界突破技術發展。掌握最新科技趨勢,發展具前瞻性之產業創新研究,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人才,落實學以致用目標。
C. 教師均具有豐富業界實務經驗,為加強學生之實務涵養,另聘請台塑相關企業及其他著名企業專家業師來院協同教學,期與業界最新技術同步,並透過產學合作及企業實習等方式增進學生實務技能,去除產學落差。
D. 在課程規劃方面,以整合性及系統化工程通才教育奠定基礎,以跨系所之專業學程及各系專業選修課程為輔,提供完整理論課程及具體之實驗與實作課程,並配合實務專題導向之「校外實習」及「專題研究」等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及解決問題能力。此外,透過彈性學制設計,藉由暑期跨領域學程,提供學生提前畢業即時就業機會。
E. 大學部及研究所均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與國際教育機構接軌。實踐工程認證之各項規範,明訂教學宗旨及課程目標,持續精進,落實並維持教學品質與成效。
管理學院:
A. 依據「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方針,採「個案研討及實作導向」之教學方式,課程中並融入台塑企業管理經驗,以強化學生實務性的學習深度,聚焦以「決策優化、數位金融、健康資訊、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為軸心的研究,推動跨領域研究與教學。
B. 全面推動人工智慧語言與產業應用的學習,培育學生成為業界所需的專業人才,創造企業價值。在教學上強調跨領域整合,建構跨領域的學習環境和微學程,提供設施完善且具彈性的學習空間,協助學生因應未來職涯發展的挑戰。
C. 設立「資產管理研究所」,整合人工智慧和數位科技,讓學生學習熟悉這些工具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在資產管理Buy-side及Sell-side領域的專業素養和實務能力,培養能夠應對未來金融資產管理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D. 配合教育部EMI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重點學院,推動雙語化學習計畫 (BEST),聚焦於完善全院英語學習環境的基礎建設,以及規劃永續推動EMI 的策略方針。以培育具有「國際移動力/競爭力」且符合「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領域」的雙語專業人才。
E. 積極拓展學生國際競爭力,與歐洲、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等之多所學校,簽訂交換留學生、雙聯學位及國際合作研究計畫。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產學合作案、研討會、競賽和海外移地共學等活動,提高國際移動力,並為師生與產業互動提供多元且豐富機會。
F. 「經營分析研究中心」,立基於管院核心研究領域,運用智慧科技,從資料分析至優化決策,與產業攜手解決問題,實現大數據的經營管理。
G. 持續推動「深耕發展中心」開發產業所需之培訓課程,積極參與企業顧問諮詢和產學合作,以產業創新推動教學創新。
H. 2016年管理學院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認證,於2022年通過再認證,以「全院參與,持續改進」的精神,追求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確保。
智慧運算學院:
A. 科技世界的演進從電子化、數位化、網路化,到如今的智慧化,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一門全方位的科技基石。隨著AI應用的浪潮興起,本校於2022年成立第四個學院—「智慧運算學院」。
B. 智慧學院是全國首座專門為人工智慧教育與研究設立的「學院級」學術單位,以培育AI人才的基礎教育為目標,因應AI應用於各學科、各行各業的國際趨勢。學院目前設有「人工智慧學系」,包含學士班與碩士班,未來將提供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C. 學院聘有多位專攻AI理論、核心技術、與智慧工程的專任教授,與多位跨領域、跨學院、跨國界的合聘教授。參考國內外名校的AI課程,以「智慧應用」、「智能工程」及「智知科學」為架構,為AI科技人才量身打造基礎與實作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堅實的AI知識與工程能力。智慧學院同時與各學院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於各領域的跨域應用。
D. 智慧學院以「國際學院」辦學,除了引進有長期國際教學經歷之專任師資,吸引來自全球的國際學生,同時搭配國內外AI學者遠距授課並成立聯合研究團隊,鼓勵學生與外籍師生團隊直接對話,落實在地「國際生活化」的教育與科研環境,並積極安排學生出國參訪、交換、實習、進行聯合研究等。
E. 除此之外,學院也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與科技龍頭合作「企業實習獎學金」專案,實習期間由企業提供研究方向並與指導教授共同指導畢業論文,讓學生畢業後能將所學專長與企業無縫接軌。
F. 本校亦設有「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具備最尖端的AI伺服器、IoT設備與多領域的研究方案,提供本校學生現代企業規模的實作訓練。透過跨學院、跨中心的合作,智慧學院將成為新模式高等教育的典範,培育下一代AI菁英領袖,帶領全校進入智慧科學教育及提升智慧研究技能。
通識教育:
A. 通識教育中心以培育術德兼備、終身學習、敬業樂群為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具備廣博視野、社會關懷、重視群倫與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的韌性。
B. 為落實「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 的理念,規劃兼具廣博與深度之多元化課程:
1.英文領域:含「基礎英文」與「英文閱讀與寫作」,提升英語文理解與表述力,擴展國際視野,強化國際交流與職場的競爭力,達到接軌國際、擴展國際移動力等目標。
2.核心課程:採取「講述及討論」並用之教學模式,重點在加強修課學生讀(閱讀文獻)、寫(撰寫報告)、鑑賞(美學藝術)與思辨能力(學術素養)。包含「藝術與人文思維」與「公民與社會探究」兩領域。近年持續增強閱讀、書寫等基礎學術能力外,亦增強課堂討論與反思寫作等訓練,此扎實訓練為本校通識課程的重要特色。
3.多元選修課程:涵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運算思維、與跨領域學習與實踐五大領域,包含兩學分、微學分課程、AI課程、大學社會實踐(USR)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課程。提供多元化選修課,培養學生妥拓展知識視野與自我探索之需求並讓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未來職業規劃做進一步的探索。學生依個人興趣等考量,至少須從三領域中修習11學分,以達成自我規劃學習的目標。
C. 教學創新與跨域學習
1.核心課程:採2+1之教學模式,扎實教育,全國唯一。
2.翻轉教學:靈活運用創新教學法,如翻轉課堂模式(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培養自主學習、深度討論討論的成效。
3.融入SDGs及職涯發展:致力將SDGs融入通識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鼓勵老師善用UCAN,將職涯規劃融入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職場適應力與實踐。
D. 為提升本校學生寫作風氣,厚植人文素養、強化長庚精神及與情意發展,每年持續辦理「長庚文學獎」徵文比賽。徵稿項目共3組,分別為「短篇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以公開方式遴選得獎之作,並提升藝文鑑賞力。
E. 推廣藝文活動,增強美學融入生活。每年於春、秋兩季舉辦多元形式藝術展演及工作坊,邀請本校教職員生與藝術家一同創作,豐富校園生活並提升文化涵養。